第三大門本文:
第三大門中,有四番料簡。
第一、辨難行道易行道。第二、明時劫大小不同。第三、明從無始世劫已來,處此三界五道,乘善惡二業,受苦樂兩報,輪迴無窮,受生無數。第四、將聖教證成,勸後代生信求往。
第一、辨難行道易行道者,於中有二:一、出二種道。二、問答解釋。
余既自居火界,實想懷怖,仰惟大聖三車招慰。且羊鹿之運,權息未達,佛訶邪執,障上求菩提,縱後迴向,仍名迂迴。若徑攀大車,亦是一途,只恐現居退位,嶮徑遙長,自德未立,難可昇進。
是故龍樹菩薩云,求阿毘跋致有二種道,一者難行道,二者易行道。言難行道者,謂在五濁之世,於無佛時,求阿毘跋致為難。此難乃有多途,略述有五,何者?
一者、外道相善,亂菩薩法。二者、聲聞自利,障大慈悲。三者、無恥惡人,破他勝德。四者、所有人天,顛倒善果,壞人梵行。五者、唯有自力,無他力持。如斯等事,觸目皆是,譬如陸路,步行則苦,故曰難行道。
言易行道者,謂以信佛因緣,願生淨土,起心立德,修諸行業。佛願力故,即便往生。以佛力住持,即入大乘正定聚。正定聚者,即是阿毘跋致不退位也。譬如水路,乘船則樂,故名易行道也。
問曰:菩提是一,修因亦應不二。何故在此修因向佛果,名為難行,往生淨土期大菩提,乃名易行道也?
答曰:諸大乘經所辨一切行法,皆有自力他力,自攝他攝。何者自力?譬如有人,怖畏生死,發心出家,修定發通,遊四天下,名為自力。
何者他力?如有劣夫,以己身力,擲驢不上。若從輪王,即便乘空,遊四天下,即輪王威力,故名他力。
眾生亦爾,在此起心立行,願生淨土,此是自力。臨命終時,阿彌陀如來光臺迎接,遂得往生,即為他力。
故大經云:「十方人天,欲生我國者,莫不皆以阿彌陀如來大願業力為增上緣」也。若不如是,四十八願便是徒設。語後學者,既有他力可乘,不得自局己分,徒在火宅也。
第二、明劫之大小者。如智度論云,劫有三種,謂一小、二中、三大。如方四十里城,高下亦然,滿中芥子。有長壽諸天,三年去一,乃至芥子盡,名一小劫。
或八十里城,高下亦然,芥子滿中,如前取盡,名一中劫。
或百二十里城,高下亦然,芥子滿中,取盡一同前說,方名大劫。
或八十里石,高下亦然。有一長壽諸天,三年以天衣一拂,天衣重三銖,為拂不已,此石乃盡,名為中劫。其小石大石,類前中劫可知,不勞具述。
第三門中有五番,第一、明從無始劫來,在此輪迴無窮,受身無數者。
如智度論云,在於人中,或張家死,王家生。王家死,李家生。如是盡閻浮提界,或重生,或異家生。或南閻浮提死,西拘耶尼生。如閻浮提,餘三天下亦如是。
如四天下死,生四天王天亦如是。或四天王天死,忉利天生。忉利天死,生餘上四天亦如是。色界有十八重天,無色界有四重天,此死生彼,一一皆遍亦如是。
或色界死,生阿鼻地獄。阿鼻地獄中死,生餘輕繫地獄。輕繫地獄中死,生畜生中。畜生中死,生餓鬼道中。餓鬼道中死,或生人天中。如是輪迴六道,受苦樂二報,生死無窮。胎生既爾,餘三生亦如是。
是故正法念經云,菩薩化生告諸天眾云:「凡人經此百千生,著樂放逸不修道,不覺往福侵已盡,還墮三塗受眾苦。」
是故涅槃經云:「此身苦所集,一切皆不淨,扼縛癰瘡等,根本無義利,上至諸天身,皆亦復如是。」
是故又彼經云:「勸修不放逸,何以故?夫放逸者,是眾惡之本。不放逸者,乃是眾善之源。如日月光,諸明中最。不放逸法亦復如是,於諸善法,為最為上。亦如須彌山王,於諸山中,為最為上。不放逸法亦復如是,於諸善法中,為最為上。何以故?一切惡法,猶放逸而生。一切善法,不放逸為本。」
第二問曰:雖云無始劫來,六道輪迴無際,而未知一劫之中,受幾身數,而言流轉?
答曰:如涅槃經說,取三千大千世界草木,截為四寸籌,以數一劫之中,所受身父母頭數,猶自不澌。
或云,一劫之中,所飲母乳,多於四大海水。
或云,一劫之中,所積身骨,如毘富羅山。如是遠劫已來,徒受生死,至於今日,猶作凡夫之身,何曾思量傷歎不已?
第三又問曰:既云曠大劫來受身無數者,為當直爾總說令人生厭,為當亦有經文來證?
答曰:皆是聖教明文,何者?如法華經云:「過去不可說久遠大劫,有佛出世,號大通智勝如來。有十六王子,各昇法座,教化眾生。一一王子,各各教化六百萬億那由他恆河沙眾生。其佛滅度已來,至極久遠,猶不可數知。」何者?
經云,總取三千大千世界大地,磨以為墨。佛言,是人過千國土,乃下一點,大如微塵,如是展轉,盡地種墨。佛言:「是人所經國土,若點不點,盡抹為塵,一塵一劫,彼佛滅度已來,復過是數。今日眾生,乃是彼時十六王子座下,曾受教法。」
是故經云:「以是本因緣,為說法華經。」
涅槃經復云:「一是王子,一是貧人,如是二人,互相往反。」言王子者,今日釋迦如來,乃是彼時第十六王子也。言貧人者,今日眾生等是。
第四問曰:此等眾生,既云流轉多劫,然三界之中,何趣受身為多?
答曰:雖言流轉,然於三惡道中,受身偏多。如經說云:「於虛空中,量取方圓八肘,從地至於色究竟天。於此量內,所有可見眾生,即多於三千大千世界人天之身。」故知惡道身多,何故如此?但惡法易起,善心難生故也。
今時但看現在眾生,若得富貴,唯事放逸破戒,天中即復著樂者多。是故經云:「眾生等是流轉,恆三惡道為常家。」人天暫來即去,名為客舍故也。
依大莊嚴論,勸一切眾生,常須繫念現前,偈云:「盛年無患時,懈怠不精進,貪營眾事務,不修施戒禪,臨為死所吞,方悔求修善。智者應觀察,除斷五欲想。精勤習心者,終時無悔恨。心意既專至,無有錯亂念。智者勤攝心,臨終意不散。不習心專至,臨終必散亂。心若散亂時,如調馬用磑。若其鬥戰時,迴旋不直行。」
第五又問曰:一切眾生皆有佛性,遠劫以來應值多佛,何因至今,仍自輪迴生死,不出火宅?
答曰:依大乘聖教,良由不得二種勝法,以排生死,是以不出火宅。何者為二?一謂聖道,二謂往生淨土。其聖道一種,今時難證。一由去大聖遙遠,二由理深解微。
是故大集月藏經云:「我末法時中,億億眾生起行修道,未有一人得者。」當今末法,現是五濁惡世,唯有淨土一門,可通入路。
是故大經云:「若有眾生,縱令一生造惡,臨命終時,十念相續,稱我名字,若不生者,不取正覺。」
又復一切眾生都不自量,若據大乘,真如實相第一義空曾未措心。若論小乘,修入見諦修道,乃至那含羅漢,斷五下,除五上,無問道俗,未有其分。縱有人天果報,皆為五戒十善能招此報,然持得者甚希。若論起惡造罪,何異暴風駃雨。
是以諸佛大慈,勸歸淨土。縱使一形造惡,但能繫意專精,常能念佛,一切諸障自然消除,定得往生。何不思量,都無去心也?
自下第四、引聖教證成,勸信求生者。
依觀佛三昧經云,爾時會中,有財首菩薩白佛言,世尊,我念過去無量劫時,有佛出世,亦名釋迦牟尼佛。彼佛滅後,有一王子,名曰金幢,憍慢邪見,不信正法。
有知識比丘,名定自在,告王子言:「世有佛像,極為可愛,可暫入塔,觀佛形像。」
時彼王子,從善友語,入塔觀像。見像相好,白言比丘:「佛像端嚴,猶尚如此,況佛真身。」
比丘告言:「王子今見佛像,不能禮者,當稱南無佛。」還宮繫念,念塔中像,即於後夜,夢見佛像。心大歡喜,捨離邪見,歸依三寶。
隨壽命終,由前入塔稱佛功德,即得值遇九百億那由他佛。於諸佛所,常勤精進,恆得甚深念佛三昧。念佛三昧力故,諸佛現前,皆與授記。從是以來,百萬阿僧祇劫,不墮惡道。乃至今日,獲得首楞嚴三昧。爾時王子者,今我財首是也。
爾時會中,即有十方諸大菩薩,其數無量,各說本緣,皆依念佛得。
佛告阿難:「此觀佛三昧,是一切眾生犯罪者藥,破戒者護,失道者導,盲冥者眼,愚癡者慧,黑闇者燈。煩惱賊中大勇猛將,諸佛世尊之所遊戲,首楞嚴等諸大三昧始出生處。」
佛告阿難:「汝今善持,慎勿忘失。過去、未來、現在,三世諸佛,皆說如是念佛三昧。我與十方諸佛及賢劫千佛,從初發心,皆因念佛三昧力故,得一切種智。」
又如目連所問經,佛告目連:「譬如萬川長流,有浮草木,前不顧後,後不顧前,都會大海。世間亦爾,雖有豪貴,富樂自在,悉不得免生老病死。只由不信佛經,後世為人,更甚困劇,不能得生千佛國土。
「是故我說,無量壽佛國,易往易取。而人不能修行往生,反事九十五種邪道,我說是人名無眼人,名無耳人。」
經教既爾,何不捨難,依易行道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