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樂集 第七大門

釋道綽撰 — 入正定聚

印光大師在「復鄧伯誠居士書」中,告訴我們專心念佛之法,就是要把死字貼到額頭上,掛到眉毛上才行。唐朝的道綽禪師,原本講敷涅槃經,後來到石壁的玄中寺,讀了曇鸞碑之後,大有所感,從此以後,不再講說涅槃經,而專門念佛,一生中講了觀無量壽佛經二百多遍。在這二卷「安樂集」中,道綽禪師分十二大門,引用大乘經文,來勸大家相信淨土法門,並求生淨土。

安樂集 十二大門 : 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第七第八第九第十第十一第十二

第七大門本文:

第七大門中,有兩番料簡。第一門中,此彼取相,料簡縛脫。第二、次明此彼修道,用功輕重,而獲報真偽,故勸向彼。

第一、此彼取相,料簡縛脫者。若取西方淨相,疾得解脫,純受極樂,智眼開朗。若取此方穢相,唯有妄樂,癡盲厄縛憂怖。

問曰:依大乘諸經,皆云無相乃是出離要道,執相拘礙,不免塵累。今勸眾生捨穢忻淨,是義云何?

答曰:此義不類,何者?凡相有二種,一者、於五塵欲境,妄愛貪染,隨境執著,此等是相,名之為縛。二者、愛佛功德,願生淨土,雖言是相,名為解脫,何以得知?如十地經云,初地菩薩尚自別觀二諦,勵心作意,先依相求,終則無相,以漸增進,體大菩提。盡七地終心,相心始息。入其八地,絕於相求,方名無功用也。是故論云:「七地以還,惡貪為障,善貪為治。八地已上,善貪為障,無貪為治。」況今願生淨土,現是外凡,所修善根,皆從愛佛功德生,豈是縛也?

故涅槃經云:「一切眾生有二種愛,一者善愛,二者不善愛。不善愛者,唯愚求之。善法愛者,諸菩薩求。」

是故淨土論云:「觀佛國土清淨味,攝受眾生大乘味,類事起行願取佛土味,畢竟住持不虛作味,有如是等無量佛道味。」故雖是取相,非當執縛也。又彼淨土所言相者,即是無漏相、實相相也。

專心念佛 求生淨土
專心念佛 求生淨土

第二段中,明此彼修道,用功輕重,而獲報真偽者。若欲發心歸西者,單用少時禮觀念等,隨壽長短,臨命終時,光臺迎接,迅至彼方,位階不退。

是故大經云:「十方人天,來生我國,若不畢至滅度,更有退轉者,不取正覺。」

此方多時,具修施戒忍進定慧,未滿一萬劫已來,恆未免火宅,顛倒墜墮,故名用功至重,獲報偽也。

大經復云:「生我國者,橫截五惡趣。」今此約對彌陀淨剎,娑婆五道,齊名惡趣。地獄餓鬼畜生,純惡所歸,名為惡趣。娑婆人天雜業所向,亦名惡趣。若依此方修治斷除,先斷見惑,離三塗因,滅三塗果。後斷修惑,離人天因,絕人天果。此皆漸次斷除,不名橫截。

若得往生彌陀淨國,娑婆五道,一時頓捨,故名橫截五惡趣者,截其果也。惡趣自然閉者,閉其因也,此明所離。

昇道無窮極者,彰其所得。若能作意,迴願向西,上盡一形,下至十念,無不皆往。

一到彼國,即入正定聚,與此修道一萬劫齊功也。

--

--

一念相應一念佛
一念相應一念佛

Written by 一念相應一念佛

當令是法久住不滅。只有淨土念佛法門,是乘佛願力之法。就是這一生能夠了脫生死,能夠出離三界六道輪迴。一心堅信阿彌陀佛,一心專念彌陀名號,行住坐臥,念念不捨,如此念佛,定能往生至西方極樂淨土。

No responses y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