申勸 ‧ 截流大師

執持名號。修眾福善。至心迴向。即得往生。

淨土警語 之 申勸

佛號梵唄 : 一向專念 阿彌陀佛 求生淨土

申勸

行策截流著

昔真歇和尚云。佛佛授手。祖祖相傳。惟此一事。更無餘事。釋迦老子住世七十九年。說法三百餘會。獨於淨土之教。諄諄讚說而不已。得非以是為超凡入聖之捷徑乎。

然此法門誠易誠難。夫執持名號。修眾福善。至心迴向。即得往生。苟得往生。則橫截五道。頓超三有。直階不退。不歷多祇。豈非簡易。倘若娑婆事業。在在縈懷。一暴十寒。心不專篤。遇五欲時。如膠如漆。遭逢逆境。結怨銜恨。而欲命終。彼佛接引。又必不可得之數。豈非難事。

由此觀之。淨土法門藥也。娑婆貪愛忌也。眾生業病。教奉醫王。甫服其藥。復飽食其忌可乎。及乎臨欲命終。重處偏墜。淨因微弱。難脫苦輪。翻謂醫王誤人。佛法無驗。悲夫。若輩顛倒極矣。曷不思匡廬法社十八高賢暨百二十三人俱留瑞應。具載方策。古今日月。古今山河。彼既丈夫。我豈不爾。當知不爾者。祇是重處放捨不下故也。

凡我同會。緇白老壯。宜各痛念。娑婆險惡。早求出離。六道之匍匐。九品之逍遙。利害天淵。大須猛省。必也生大欣厭。捨穢取淨。信此取捨與不取捨。原非異轍。毋騖虗名。毋執空見。毋受高帽。禪和口頭。三昧惑亂。毋求旦夕速效。妄冀心外有佛來迎。動諸魔事。不論居家時入社時。恒以念佛為正行。以勉修眾善為助行。更於貪瞋習氣。刻意揩磨。使重處得輕。生處漸熟。淨念相繼。願行相資。自然千穩百當也。

其眾行之中。則放生一事為最善。但應諦思。彼雖同性。猶屬異類。尚須救之。況我同類之人。障深業重。有不久墮入惡趣者。有現在地獄受苦者。彼地獄苦。劇於世間刀火。奚啻十百千倍。何容於此。置之膜外。不圖拯救。

然其拯救之法。亦惟在今日。一心念佛。以速生安養。然後乘本願輪。運大神力。興無緣慈。擴同體悲。分身散影。於十方剎土諸惡趣中。尋聲救苦。如觀世音菩薩。誓空地獄。如地藏王菩薩。拔一切眾生苦因苦果。與一切眾生世出世樂。攝一切眾生。同覲彌陀慈父。到究竟安隱處。

具如是志願。方是丈夫漢。若不具如是志願。則屆期聚首。悠悠從事。雖念佛放生。亦只是尋常社會。豈曰無福非衲所望於諸上善友也。幸審擇之。

又申勸

行策截流著

淨土法門。雖諸佛諸祖共所讚揚。然當世士夫。一代時教。曾未經目。苟非宿有靈根。焉得聞而深信。今為略舉一二大經要論。以概其餘。使知法門殊勝。易生信樂之心。

祇如華嚴一經。教門廣大。為諸經中王。譬如杲日當空。掩眾星之彩。須彌橫海。落羣峰之高。其語世界也。不曰恒河沙數。而曰不可說不可說佛剎極微塵數。普賢菩薩以智通力。一眼普觀無邊香水海無邊剎土。如掌中果。從近至遠。隨其方面。一一指陳名號相狀。極樂世界在毗盧遮那本剎中。剎有二十層。上廣下狹。形如倒卓浮圖。娑婆與極樂。同在第十三層。此層內有十三佛剎微塵數世界圍繞。極樂世界。其一數耳。視本剎世界之多。猶如盡贍部洲百歲所收之穀。總為一聚。其中一粟相似。何況更視本剎外無邊剎種所有世界。尚可以言思計議哉。如是廣大經文。於末後結束處。乃以十大願王。導歸極樂。惟令生安養世界。惟願見阿彌陀佛。其專切勸發。反復丁甯。具在行願品中。茲不繁錄。

又佛滅後六百年。西天第十二祖馬鳴大士。應佛懸記。重興正法。宗一百洛叉大乘經典。造為一論。名曰起信。能令末世眾生。發起大乘正信。譬如錯眾采而為錦。釀百華而成蜜。其建言析理。窮微造極。既備陳一切法門種種三昧。令修習正信已。復念一切法門種種三昧。皆難修而易退。乃於末後。更示諸佛勝異方便曰。復次初學菩薩。住此娑婆世界。或值寒熱風雨不時饑饉等苦。或見不善可畏眾生。三毒所纏。習行惡法。菩薩在中。心生怯弱。恐不能成就清淨信心。生疑欲退者。應發誓願。一心專念佛及菩薩。以生決定心故。於此命終。必得往生諸佛剎中。見佛菩薩。永離惡趣。如經中說。善男子善女人。專念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。以諸善根。回向願生。決定得生。常見彼佛。信心增長。永不退轉。得入正位。是知佛世時文殊普賢。佛滅後馬鳴龍樹。如是諸大士。咸勸往生。兼願自往親近彌陀。他如寶積大集等。諸大部經中。稱揚讚勸。未易悉舉。

然十方諸佛淨土無量。經論偏指歸極樂者。略有三意。

  • 一為彼佛與此土人最有緣故。無貴賤。無賢愚。無幼艾。皆知阿彌陀佛號。若有苦屈。啟口發聲。無不稱其名者。
  • 二為法藏比丘願力勝故。攝二十一億清淨佛土諸莊嚴事。總為極樂世界一剎莊嚴。發四十八宏誓願。廣接十方念佛眾生。來生其國。葢諸佛果德。雖實平等。因中願力。任運攝生。無差別中。有差別故。
  • 三為阿彌陀佛即法界藏身。極樂世界即蓮華藏海。見一佛即是見無量佛。生一剎即是生無量剎。念一佛即是念一切佛。即為一切佛所護念。以法身不二故。生佛不二故。能念所念不二故也。

然諸經論雖廣讚揚。此國眾生。初無知者。唯晉遠公崛起匡廬。肇興蓮社。一時名賢巨儒。不期自至。如劉遺民及宗雷等。皆服膺請教。道遂大振。繼自唐宋以來。禪學寖盛。士大夫有智識者。多雅慕宗門。趣尚高異。然上下千百年間。其真能見性者。不過楊億侍郎李遵勗駙馬及許式郎中輩數人而已。餘皆游戲門庭者耳。遂令不思議勝異法門。委為愚夫愚婦句當。中間雖有三五尊宿。遞相祖述。

然未必多接高流。廣度羣品。延及明季。乃有雲棲宏大師出。承宿悲願。以醇儒脫俗。專宏淨業。當世名賢歸信者固多。疑毀駁難者亦復不少。大師以宏才妙辯。百戰不屈。翻成法喜之樂。由是緇素悅服。幾如遠公復生。永明再世。淨土之道。復得大振。是則起千餘年已墜之法門。厥功不既偉與。

烏呼乃今往矣。末法昏衢。眾生垢重。險惡道中。失此良導。可不為長太息者哉。予生也晚。弗獲親炙大師。寶其遺言。奚啻珪璧。每一展讀其書。輒不禁涕泗橫流。心意勇發。

今住茲普仁以來。常得羣賢聚首。六時行道。洽我素心。然每遇一友與會。不敢以俗士目之。私心竊計曰。蓮華國土中。復增一勝侶矣。昔我釋迦本師懸記。此土有六十七億菩薩。往生彼國。此必一數也。

雖知悠悠退墮者多。然既發意念佛。已入彌陀願海。如人食少金剛。終竟不消。縱勤惰遲速不同。究竟必生彼國。既生彼國。究竟必獲果證。八相成道。廣度眾生。故今於甫入會時。即以未來諸佛相期待。非為虗妄也。但不識眾友自待何如。苟能如衲所期待。以自期待。則凡現前善友。皆吾蓮蘂連枝矣。

然吾觀今之富貴利達者。或貪粗敝聲色。不知苦本。或著蝸角勳名。不悟虗幻。或復愛殖貨利。會計經營。現在碌碌一生。將來隨業流轉。彼佛剎中。依正莊嚴。無量勝妙樂事。不聞不知。從生至死。未曾發一念向往之心。反不如窮愚困厄之夫。多能念佛。從冥入明。轉生勝處也。

故今敬勸諸友。既各標名蓮社。便是火宅優曇必也。具真實願。發忻厭心。視三界如牢獄。視家園如桎梏。視聲色如鴆毒。視名利如韁鎖。視數十年窮通際遇。如同昨夢。視娑婆一期報命。如在逆旅信宿捨離。惟以歸家為務。如意亦得。不如意亦得。捨得寸陰。一心念佛。果能如是。若不生淨土者。諸佛皆成誑語矣。願共勉之。

相關:
. 念佛的十種功德利益
. 二河白道 — 善導大師對往生人之喻示
. 往生品位: 九品蓮花圖說

. 《觀無量壽佛經》經文
. 《淨土或問》 — 蕅益大師
. 《示念佛法門》 — 蕅益大師
. 西方發願文解 — 蓮池大師
. 西方發願文注 — 省庵大師
. 《西方合論》 — 袁宏道

>> 回主頁: 淨土法門經論必讀

--

--

一念相應一念佛
一念相應一念佛

Written by 一念相應一念佛

當令是法久住不滅。只有淨土念佛法門,是乘佛願力之法。就是這一生能夠了脫生死,能夠出離三界六道輪迴。一心堅信阿彌陀佛,一心專念彌陀名號,行住坐臥,念念不捨,如此念佛,定能往生至西方極樂淨土。

No responses y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