觀念法門 ‧ 五緣功德分 (示念佛利益)

--

善導大師 集記

《觀念阿彌陀佛相海三昧功德法門》為淨土宗二祖, 善導大師集記,簡稱《觀念法門》。內容分為三大段: 示三昧行法、示念佛利益、示信謗損益。

五緣功德分

謹依釋迦佛教,《六部往生經》等,顯明:稱念阿彌陀佛,願生淨土者,現生即得延年轉壽,不遭九橫之難。一一具如下五緣義中說。

問曰:佛勸一切眾生,發菩提心,願生西方阿彌陀佛國;又勸造阿彌陀像,稱揚禮拜,香華供養,日夜觀想不絕;又勸專念彌陀佛名,一萬、二萬、三萬、五萬,乃至十萬者;或勸誦《彌陀經》,十五、二十、三十、五十,乃至一百,滿十萬遍者;現生得何功德?百年捨報以後,有何利益?得生淨土以否?

答曰:現生及捨報,決定有大功德利益。准依佛教,顯明「五種增上利益因緣」:
一者「滅罪」增上緣。
二者「護念得長命」增上緣。
三者「見佛」增上緣。
四者「攝生」增上緣。
五者「證生」增上緣。

專心念佛 求生淨土

一、滅罪緣

言「滅罪增上緣」者:

即如《觀經》下品上生人:一生具造十惡重罪。其人得病欲死,遇善知識,教稱彌陀佛一聲,即除滅五十億劫生死重罪。即是現生滅罪增上緣。

又如下品中生人:一生具造佛法中罪,破齋破戒,食用佛法僧物,不生慚愧。其人得病欲死,地獄眾火,一時俱至,遇善知識,為說彌陀佛身相功德、國土莊嚴。罪人聞已,即除八十億劫生死之罪,地獄即滅。亦是現生滅罪增上緣。

又如下品下生人:一生具造五逆極重之罪,經歷地獄,受苦無窮。罪人得病欲死,遇善知識,教稱彌陀佛名十聲,於聲聲中,除滅八十億劫生死重罪。此亦是現生滅罪增上緣。

又若有人,依《觀經》等畫造淨土莊嚴變,日夜觀想寶地者,現生念念除滅八十億劫生死之罪。

又依《經》畫變,觀想寶樹、寶池、寶樓莊嚴者,現生除滅無量億阿僧祇劫生死之罪。又依華座莊嚴觀,日夜觀想者,現生念念除滅五十億劫生死之罪。

又依《經》觀想像觀、真身觀、觀音、勢至等觀,現生於念念中,除滅無量億劫生死之罪。

如上所引,並是現生滅罪增上緣。

二、護念緣

又言「護念增上緣」者:

即如第十二觀中說云:「若有人,一切時處,日夜至心,觀想彌陀淨土、二報莊嚴,若見、不見,無量壽佛,化作無數化佛;觀音、大勢至,亦作無數化身;常來至此,行人之所,」亦是現生護念增上緣。

又如《觀經》下文(意):「 若有人,至心常念阿彌陀佛,及二菩薩,觀音、勢至常與行人作勝友知識,隨逐影護。 」此亦是現生護念增上緣。

又如第九真身觀說云:「彌陀佛金色身,毫相光明,遍照十方眾生;身毛孔光亦遍照眾生;圓光亦遍照眾生;八萬四千相好等光,亦遍照眾生。又如前身相等光,一一遍照,十方世界,但有專念阿彌陀佛眾生,彼佛心光常照是人,攝護不捨;總不論照攝餘雜業行者。」此亦是現生護念增上緣。

又如《十往生經》(意)說:「佛告山海慧菩薩及以阿難 : 若有人,專念西方阿彌陀佛,願往生者,我從今已去,常使二十五菩薩影護行者;不令惡鬼、惡神惱亂行者,日夜常得安穩。」此亦是現生護念增上緣。

又如《彌陀經》(意)說:「若有男子、女人,七日七夜,及盡一生,一心專念,阿彌陀佛,願往生者;此人常得六方恆河沙等佛共來護念,故名《護念經》。」《護念經》意者:亦不令諸惡鬼神得便,亦無橫病、橫死、橫有厄難,一切災障自然消散;除不至心。此亦是現生護念增上緣。

又如《般舟三昧經》<行品>(一卷本意)中說云:「佛告跋陀和:若有人,七日七夜在道場內,捨諸緣事,除去睡臥,一心專念,阿彌陀佛,真金色身;或一日、三日、七日,或二七日,五、六、七七日,或至百日,或盡一生,至心觀佛,及口稱、心念者,佛即攝受。既蒙攝受,定知罪滅,得生淨土。佛言:若人專行此念彌陀佛三昧者,常得一切諸天,及四天大王、龍神八部,隨逐影護,愛樂相見;永無諸惡鬼神、災障厄難,橫加惱亂。」具如<護持品>中說。此亦是現生護念增上緣。

又依《灌頂經》第三卷 (意) 說云:「若人受持三歸、五戒者,佛敕天帝:汝差天神六十一人,日夜年月,隨逐守護受戒之人;勿令獲諸惡鬼神,橫相惱害。」此亦是現生護念增上緣。

又如《淨度三昧經》說云:「佛告瓶沙大王:若有男子、女人,於月月六齋日及八王日,向天曹、地府,一切業道,數數首過,受持齋戒者,佛敕六欲天王,各差二十五善神,常來隨逐守護持戒之人;亦不令有諸惡鬼神,橫來惱害,亦無橫病、死亡、災障,常得安穩。」此亦是現生護念增上緣。

又白諸行者:但欲今生,日夜相續,專念彌陀佛,專誦《彌陀經》,稱揚禮讚淨土聖眾莊嚴願生者:日別誦經十五遍,二十、三十遍以上者,或誦四十、五十、百遍以上者,願滿十萬遍;又稱揚禮讚彌陀淨土、依正二報莊嚴;又除入三昧道場,日別念彌陀佛一萬,畢命相續者,即蒙彌陀加念,得除罪障;又蒙佛與聖眾,常來護念;既蒙護念,即得延年轉壽,長命安樂,因緣一一具如《譬喻經》、《惟無三昧經》、《淨度三昧經》等說。此亦是現生護念增上緣。

三、見佛緣

又言「見佛三昧增上緣」者:

即如《觀經》(意) 說云:「摩竭提國王夫人,名韋提希,每在宮內,願常見佛,遙向耆闍崛山,悲泣敬禮,佛遙知念,即於耆山沒,王宮出現。夫人已舉頭,即見世尊,身紫金色,坐寶蓮華;目連、阿難,立侍左右,釋、梵臨空,散華供養。夫人見佛,舉身投地,號泣向佛,求哀懺悔:唯願如來,教我觀於清淨業處。」

又如此《經》證,非直夫人心至見佛,亦與未來凡夫起教;但使有心願見者,一依夫人,至心憶佛,定見無疑。此即是彌陀佛,三念願力外加故,得令見佛

言「三力」者:即如《般舟三昧經》說云:一者以大誓願力加念,故得見佛。二者以三昧定力加念,故得見佛。三者以本功德力加念,故得見佛。以下見佛緣中,例同此義,故名見佛三昧增上緣。

問曰:夫人福力強勝,蒙佛加念故見佛;末法眾生,罪愆深重,何由得與夫人同例?又此義者甚深廣大,一一具引佛經,以為明證。
答曰:佛是三達聖人,六通無障,觀機備教,不擇淺深;但使歸誠,何疑不見。

即如《觀經》下說云 (意):「佛讚韋提,快問此事!阿難受持,廣為多眾,宣說佛語。如來今者,教韋提希及未來世一切眾生,觀於西方極樂世界。以佛願力故,見彼國土,如執明鏡自見面像。」又以此《經》證,亦是彌陀佛三力外加,故得見佛。故名見佛淨土三昧增上緣。

又如下《經》(《觀經》意) 云:「佛告韋提:汝是凡夫,心想又劣,不能遠見。致使諸佛如來,有異方便,令汝等見。夫人白佛言:我今因佛力故見彼國土,若佛滅後,諸眾生等濁惡不善,五苦所逼,云何得見,極樂世界?
佛即告言:韋提!汝及眾生,專心計念,想於西方,琉璃地下一切寶幢、地上眾寶、室內莊嚴等。」專心注意,亦同上夫人得見。即云:「一一觀之,極令了了,閉目開目,皆令得見。如此想者,名粗見。」此謂覺想中見,故云粗見。若得定心三昧,及口稱三昧者,心眼即開,見彼淨土,一切莊嚴,說無窮盡也。又以此《經》證,一切凡夫,但使傾心,定有見義。應知。設有見聞者,不須驚怪也,何以故?乃由彌陀佛三昧力外加故得見。故名見佛淨土三昧增上緣。

又如下華座觀中說云:「佛告阿難、韋提:佛當為汝說除苦惱法,汝當廣為大眾分別解說。說是語時,無量壽佛、觀音、勢至,應聲來現,住立空中。韋提見即禮,禮已白釋迦佛言:我今因佛力故,得見無量壽佛及二菩薩;若佛滅後,諸眾生等,云何觀見阿彌陀佛,及二菩薩?
佛即告言:汝及眾生,欲觀彼佛者,當起想念,七寶地上,作蓮華想。華想成已,次當想佛。想佛時,是心即想作三十二相,從頂上下至跏趺坐以來,一一身分亦皆想之,隨心想時,佛身即現。」此是彌陀三力外加,即得見佛,亦名見佛三昧增上緣。

又如下《經》云 (《觀經》意):「想彼佛者,先當想像。見一金像,坐彼華上,既想見已,心眼即開,了了分明,及見彼國,一切莊嚴。」此亦是彌陀三力外加故見佛。故名見佛三昧增上緣。

又如下《經》云(《觀經》意):「次想二菩薩,及諸光明,了了而見。見此事時,行者即於三昧定中,當聞水流、光明、莊嚴等,說法之聲。出定、入定,行者常聞妙法。」此亦是彌陀佛三力外加故見佛。故名見佛三昧增上緣。

又如下真身觀中說云:「佛告阿難:像觀成已,次更觀無量壽佛,身真金色,眉間毫相,圓光化佛,及相好等光,但當憶想,令心眼見。見已即見十方一切諸佛,故名念佛三昧。」以此文證,亦是彌陀佛三力外加故見佛。故名見佛三昧增上緣。

又如下《經》云 (《觀經》意):「佛言:是故智者,一心諦觀,無量壽佛。從一相好入,但觀眉間白毫,極令明了者,八萬四千相好,自然見之。見已即見,十方一切諸佛,於諸佛前,次第授記。又以此《經》證,亦是彌陀佛三力外加故,得令凡夫專心想者,定得見佛,亦名見佛三昧增上緣。

又如觀音、勢至、普、雜等觀,及下九品人:「一生起行,乃至七日、一日,十聲、一聲等;命欲終時,願見佛者。若現生乃遇善知識,行人自能心口稱念彌陀佛。佛即與聖眾、華臺來現,行人見佛,亦見聖眾華臺等。(《觀經》意) 又以此《經》證,亦是彌陀佛三力外加,故得見佛。故名見佛三昧增上緣。

又如下《經》云 (《觀經》意):「佛告阿難:此經名《觀極樂國土無量壽佛及觀世音大勢至菩薩經》;汝當受持,無令忘失。行此三昧者,現身得見無量壽佛及二菩薩。」又以此《經》證,亦是彌陀佛三力外加,致使凡夫念者,乘自三心力,故得見佛。至誠心、信心、願心為內因,又藉彌陀三種願力以為外緣。外內因緣和合故,即得見佛。故名見佛三昧增上緣

又如《般舟三昧經》(一卷本意) 云:「佛告跋陀和菩薩:有三昧,名「十方諸佛悉在前立」。若欲疾得是三昧者,常當守習持,不得有疑想如毛髮許。若比丘、比丘尼、優婆塞、優婆夷,欲行學是三昧者,七日七夜,除去睡眠,捨諸亂想,獨一處止,念西方阿彌陀佛:身真金色,三十二相,光明徹照,端正無比。一心觀想,心念口稱,念念不絕者。佛言:七日以後見之,譬如有人夜觀星宿,一星即是一佛。若有四眾,作是觀者,見一切星,即見一切佛。」又以此《經》證,亦是彌陀佛三力外加故見佛。

言「三昧」者:即是念佛行人心口稱念,更無雜想,念念住心,聲聲相續;心眼即開,得見彼佛,了然而現,即名為定,亦名三昧。正見佛時,亦見聖眾,及諸莊嚴。故名見佛淨土三昧增上緣。

又如《月燈三昧經》(卷一)云:「念佛相好及德行,能使諸根不亂動;心無迷惑與法合,得聞得智如大海。智者住於是三昧,攝念行於經行所;能見千億諸如來,亦遇無量恆沙佛。」又以此《經》證,亦是見佛三昧增上緣。

又如《文殊般若經》(卷下意)云:「文殊白佛言:云何名一行三昧?佛言:若男子、女人,在空閒處,捨諸亂意,隨佛方所,端身正向,不取相貌,專稱佛名,念無休息,即於念中,能見過、現、未來,三世諸佛。」又以此《經》證,即是諸佛同體大悲,念力加備令見。此亦是凡夫見佛三昧增上緣。

四、攝生緣

又言「攝生增上緣」者:

即如《無量壽經》(卷上意) 四十八願中說:「佛言 : 若我成佛,十方眾生,願生我國,稱我名字,下至十聲;乘我願力,若不生者,不取正覺。」此即是願往生行人,命欲終時,願力攝得往生。故名攝生增上緣。

又此《經》(《大經》意) 上卷云:「若有眾生,得生西方無量壽佛國者,皆乘彌陀佛大願等業力為增上緣。」即為證也。亦是攝生增上緣。

又此《經》(《大經》意) 下卷初云:「佛說:一切眾生,根性不同,有上中下。隨其根性,佛皆勸專念無量壽佛名。其人命欲終時,佛與聖眾,自來迎接,盡得往生。」此亦是攝生增上緣。

又如《觀經》第十一觀及下九品,皆是佛自說:「修定散二行人,命終時,一一盡是彌陀世尊,自與聖眾華臺授手,迎接往生。」此亦是攝生增上緣。

又如《四紙彌陀經》中說(意):「佛言:若有男子、女人,或一日、七日,一心專念彌陀佛名,其人命欲終時,阿彌陀佛與諸聖眾自來迎接,即得往生西方極樂世界。釋迦佛言:我見是利,故說此言。」即為證也。此亦是攝生增上緣。

又如四十八願中說云 (《大經》卷上意):「設我得佛,十方眾生,發菩提心,修諸功德,至心發願,欲生我國;臨命終時,我不與大眾,現其前者,不取正覺。」此亦是攝生增上緣。

又如下願云 (《大經》卷上意):「設我得佛,十方眾生,聞我名號,計念我國,至心迴向,願生我國;不果遂者,不取正覺。」此亦是攝生增上緣。

又如下願云 (《大經》卷上意):「設我得佛,十方世界,其有女人,聞我名字,歡喜信樂,發菩提心,厭惡女身;命終之後,復為女身者,不取正覺。」義曰:乃由彌陀本願力故,女人稱佛名號,正命終時,即轉女身,得成男子;彌陀接手,菩薩扶身,坐寶華上,隨佛往生,入佛大會,證悟無生。又一切女人,若不因彌陀名願力者,千劫、萬劫、恆河沙等劫,終不可轉得女身。應知。今或有道俗云「女人不得生淨土者」,此是妄說,不可信也。又以此《經》證,亦是攝生增上緣。

五、證生緣

又言「證生增上緣」者:

問曰:今既言彌陀四十八願,攝一切眾生,得生淨土者;未知攝何等眾生得生?又是何人保證得生也?
答曰:即如《觀經》說云:「佛告韋提:汝今知不?阿彌陀佛,去此不遠,汝當繫念,諦觀彼國,淨業成者,亦令未來世,一切凡夫,得生西方,極樂國土。」今以此《經》證,但是佛滅後凡夫,乘佛願力,定得往生。即是證生增上緣。

又問曰:釋迦說教,示悟眾生。何故一種佛法,即有信、不信,共相譏毀者,有何所以?
答曰:凡夫機性,有其二種:一者善性人,二者惡性人。

其善性人:一聞即捨惡行善善人,二者捨邪行正善人,三者捨虛行實善人,四者捨非行是善人,五者捨偽行真善人。此五種人,若能歸佛,即能自利利他;在家行孝,在外亦利他人;在望行信,在朝名君子,事君能盡忠節;故名自性善人也。

言惡性人者:一即謗真行偽惡人,二者謗正行邪惡人,三者謗是行非惡人,四者謗實行虛惡人,五者謗善行惡惡人。又此五種人,若欲願歸佛,不能自利,亦不利他人;又在家不孝,在望無信,在朝名小兒;事君則常懷諂佞,謂之不忠;又此人等,於他賢德善人身上,唯能敗是成非,但見他惡;故名自性惡人也。又上至諸佛、賢聖,人天六道,一切良善,此等惡人,所譏恥辱也。諸有智者應知,今一一具引善惡二性人,道理顯然。答上問竟。

又下經 (《觀經》意) 云:「佛告韋提:汝及眾生,專心繫念一處,想於西方,地下金幢,地上眾寶莊嚴。」下至十三觀以來,總答上韋提二請,以為明證,欲使善惡凡夫,迴心起行,盡得往生。此亦是證生增上緣。

又如下經 (《觀經》意) 云:「眾寶國土,有五百億寶樓,其樓閣中,有無量天人,作天伎樂;此眾音中,皆說念佛、法、僧,此想成已,命欲終時,定生彼國。」又以此《經》證,亦是證生增上緣。

又如下經 (《觀經》意) 云:「佛告阿難:如此妙華,是本法藏比丘願力所成。若欲念彼佛者,當先作此華座想;一一觀之,皆令分明,此想成者,必定當生極樂世界。」又以此《經》證,亦是證生增上緣。

又如《無量壽經》(卷下意)云:「佛告阿難:其有眾生,生彼國者,皆悉住於,正定之聚。十方諸佛,皆共讚歎彼佛。若有眾生,聞其名號,信心歡喜,乃至一念,願生彼國;即得往生,住不退轉。」又以此《經》證,亦是證生增上緣。

又如《觀經》九品云:「一一品中所告眾生者,皆是若佛在世、若佛滅後,五濁凡夫,遇善知識,勸令生信,持戒、念佛、誦經、禮讚,決定往生。以佛願力,盡得往生。」此亦是證生增上緣。

又如《彌陀經》(意) 云:「六方各有恆河沙等諸佛,皆舒舌遍覆三千世界,說誠實言 : 若佛在世,若佛滅後,一切造罪凡夫,但迴心念阿彌陀佛,願生淨土;上盡百年,下至七日、一日,十聲、三聲、一聲等;命欲終時,佛與聖眾自來迎接,即得往生。」如上六方等佛舒舌,定為凡夫作證,罪滅得生。若不依此證得生者,六方諸佛舒舌,一出口以後,終不還入口,自然壞爛。此亦是證生增上緣。

又敬白一切往生人等 : 若聞此語,即應聲悲雨淚,連劫累劫,粉身碎骨,報謝佛恩。由來稱本心,豈敢更有毛髮憚之心

又白諸行人等:一切罪惡凡夫,尚蒙罪滅,證攝得生;何況聖人願生,而不得去也。上來總答前問「攝何等眾生得生淨土」。

五種增上緣義竟。

--

--

一念相應一念佛
一念相應一念佛

Written by 一念相應一念佛

當令是法久住不滅。只有淨土念佛法門,是乘佛願力之法。就是這一生能夠了脫生死,能夠出離三界六道輪迴。一心堅信阿彌陀佛,一心專念彌陀名號,行住坐臥,念念不捨,如此念佛,定能往生至西方極樂淨土。

No responses y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