淨修捷要報恩談 (二十) 禮讚諸佛

願此三十二拜文 ‧ 久住於世 ‧ 令有緣眾生 ‧ 深信受持 ‧ 正念念佛

淨修捷要夏蓮居老居士 著
淨修捷要報恩談黃念祖居士 講

專心持念「阿彌陀佛」萬德洪名,期生淨土

《淨修捷要報恩談》第二十拜 禮讚諸佛

《拜文》【一心觀禮,十方世界,示現廣長舌相,說誠實言,稱讚無量壽佛不可思議功德,欲令眾生聞彼佛名,發清淨心,憶念受持,皈依供養,所有善根至心迴向,隨願皆生,得不退轉,乃至無上正等菩提,恆河沙數諸佛。
南無阿彌陀佛(一拜三稱)】

】再下就第二十了,普禮十方的佛。這個普禮十方的佛,現在不僅僅是禮極樂世界了。

在「十方世界」,十方虛空中間有無窮的世界,在十方世界之中都有佛,他們「示現廣長舌相。」三十二相裏頭有這個廣長舌相,釋迦牟尼舌頭吐出來之後,舌頭能整個擋住自個兒的臉。我舅父是南梅,他也有一個異相,他舌頭伸出來能舔到自個兒的鼻子尖,所以他一說法,大家都很擁護的,稱爲「南梅」,講經很多,也有著作,所以(人稱)「南梅北夏」。

佛的廣長舌相,就是能自覆其面。《阿彌陀經》裏頭,十方的佛現廣長舌相,這個廣長舌相就大了,遍覆三千大千世界。這就是說,不一定我們要看舌頭有這麽大,就是佛所說的音聲,說法的法音,這個法音能夠遍滿三千大千世界。所以十方的佛示現這樣的廣長舌相,使得聲音貫徹到三千大千世界。

說誠實言」,佛都是沒有妄語,最真實的話。這個誠實言是什麽呢?都在稱讚,稱讚我們的無量壽佛的不可思議的功德。所以阿彌陀佛是十方佛都在稱讚,名聞十方。十方的佛都在十方各自個兒的三千大千世界,對自己的一切有情在演說阿彌陀佛的功德。

爲什麽要演說?「欲令衆生聞彼佛名」,願意自個兒本土的衆生,願意十方的衆生都聽到阿彌陀佛的名字。聽到了這個名字,大家就發起清淨的心。我們不是一種染污的心,所以有很多使人動心的哪,是些染污的東西。現在是聞到佛名,聞到這個道場,讓大家發起了清淨的心。

憶念受持」,就說阿彌陀佛這樣的功德,就憶念阿彌陀佛的功德,是這樣大慈大悲、大願大力,這樣子,一向住真實慧,大智慧,來爲衆生救度。憶念哪,而且要受持,要接受,要執持,要修持。

我們要「皈依」,我們應當依止,依靠阿彌陀佛。我們要「供養」,我們這個供養,大家現在說的,一般大家供養的只是局限在交一些錢,獻一些東西,上供買的,這樣作爲供養。這也都是供養,但是更好的供養是法供養,所以「一切供養,法供養最。」

「法供養」是什麽?你「如說修行」就是最好的法供養,你「發菩提心」是最好的法供養,所以不一定就是要獻這些,擺這些供品,擺些什麽。我以前在這些事情上也是相當執著,從河南回來以後這就有所變化了,這些就看的是很次要了。

所以這個供養是要有法供養。有人說:「別人來送些東西,來結緣也是一種好心,你應當……」我說:「我是讓大家把這一般的、這一種的供養,變成法供養,不是更好嗎?法供養的功德大得多啊!」所以我們供養也是如此,對阿彌陀佛也是如此,財物供養那就不如法供養,這個「如說修行,依教奉行」,這「發菩提心,一向專念」,這是真正的「供養」。

你看,「皈依供養」底下就是「所有善根至心迴向」,所有我這些善根以至誠的心來迴向。迴向什麽?就是把我這一切供的功德,都把它迴轉向於求生極樂。求生極樂這個「求」,不是個人的享受。所以我就說,有人求佛就是願意現在得佛保佑,一切平安、一切吉祥、發財升官,死了之後我也到個好地方去,比別人還好,就是活的時候要好,死的時候要比別人好,只是一個爲自己打算的,這個就往生不了極樂世界。

極樂世界所要求的是利他,我要度衆生,不是就爲自己,都想到自己,這個你是可以得一點福,佛可以滿你的願,但是求往生就不可能了。它是大乘法,它都是大乘,大乘都是利他,不是阿羅漢。

所以我們說,爲什麽要求往生?

就是我們要最快、最徹底來實現咱們度衆生的願望。我們願意度衆生,但是你怎麽度?自己還在水裏頭出頭沒,我要想把這個水裏的人都救出來,這不是個空話嗎?所以你自己總要會了游泳,你自個兒有了救生圈,你自個兒再有救生艇,再有大的船,你這才能真正來救人,苦海救人嘛。所以到了極樂世界就是爲了這個,你很快地成功,你就有辦法,你可以分身到一切世界,種種說法、種種救度,度無邊的衆生,所以我們往生是爲了這麽一個大事啊!

再結合自己來說,我多少生中這一切,我們有多少親眷,今生有親眷,過去生中也有親眷,今生對於親眷的愛護種種的,你前生對於你那個親眷同樣是愛護,中間不過是隔了。(如同)演戲,那場戲下了,換了這場戲,你就把那個全忘光了,實際是一回事嘛。你今生如此,來生你這場戲完了之後又換戲了,你這就全不管了?

那些人裏頭有很多在地獄中,在那油鍋裏受罪,盼望他的親人來救度,而我們正是他所盼望的人,別人還沒有這種可能。那我們就要很快地來成功,我們才能去救他,才能滿他的願。所以這麽一想,我們就要精進了,我們不能夠就這麽(懈怠)著。實際真是這麽一回事啊,這真是這麽一回事。

那麼這樣的話,「隨願皆生」,我們是聞了佛的名,聞了佛的功德,才憶念受持。佛就是多生多劫爲了衆生,種種的勤苦啊、成就啊,因此我們也願意來救度。我們往生,我們得到不退轉(往生一定三不退轉),乃至得到無上正等菩提,乃至於成佛。

十方的佛是這麽地勸導衆生,這些佛有恒河沙數那麽多,我們在這兒一起、一同頂禮,頂禮十方的佛。所以他這個法就是很廣大,是不是?大家想想,(所需)時間很短,(文字)都是不多,你在這裏所禮拜、恭敬、讚歎的,各個方面都是很重要、很深刻,而且很廣大。

>> 續下一頁 : 第二十一拜 普禮諸佛

回向發願

念佛既畢。即云 :

弟子(某)。一心歸命極樂世界阿彌陀佛。願以淨光照我。慈誓攝我。
我今正念。稱如來名。為菩提道。求生淨土。
佛昔本誓。若有眾生。欲生我國。至心信樂。乃至十念。若不生者。不取正覺。
願此念佛因緣。得入如來大誓海中。承佛慈力。眾罪消滅。淨因增長。
若臨命終。自知時至。身無病苦。心不貪戀。亦不顛倒。如入禪定。
佛及眾聖。手持金臺。來迎接我。如一念頃。生極樂國。
花開見佛。即聞佛乘。頓開佛慧。廣度眾生。滿菩提願。

佛號梵唄: 一向專念 阿彌陀佛 求生淨土

相關:
. 念佛的十種功德利益
. 佛說十善業道經
. 認識西方極樂世界的真善美

. 西方發願文 — 蓮池大師
. 西方發願文注 — 省庵大師
. 《淨土或問》 — 蕅益大師
. 《示念佛法門》 — 蕅益大師
. 《普勸念佛文》及其釋義 — 蓮池大師
. 《七筆勾》 — 蓮池大師
. 《西方合論》 — 袁宏道

>> 回主頁: 淨土法門經論必讀

--

--

一念相應一念佛
一念相應一念佛

Written by 一念相應一念佛

當令是法久住不滅。只有淨土念佛法門,是乘佛願力之法。就是這一生能夠了脫生死,能夠出離三界六道輪迴。一心堅信阿彌陀佛,一心專念彌陀名號,行住坐臥,念念不捨,如此念佛,定能往生至西方極樂淨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