生死事大 ‧ 徹悟大師

真為生死。發菩提心。以深信願。持佛名號。

佛號梵唄 : 一向專念 阿彌陀佛 求生淨土

徹悟大師法語

生死事大

真為生死,發菩提心,
以深信願,持佛名號,
十六字,為念佛法門一大綱宗。
若真為生死之心不發,一切開示,皆為戲論。

世間一切重苦,無過生死。
生死不了,生死死生,生生死死。
出一胞胎,入一胞胎,捨一皮袋,取一皮袋,
苦已不堪。

況輪回未出,難免墮落。
豬胞胎,狗胞胎,何所不鑽。
驢皮袋,馬皮袋,何所不取。

此個人身,最為難得,最易打失。
一念之差,便入惡趣。
三途易入而難出,地獄時長而苦重。

七佛以來,猶為蟻子。
八萬劫後,未脫鴿身。
畜道時長已極。鬼獄時長尤倍。

久經長劫,何了何休。
萬苦交煎,無歸無救。
每一言之,衣毛卓豎。
時一念及,五內如焚。

徹悟大師行略

師諱際醒。字徹悟。一字訥堂。又號夢東。京東豐潤縣人。族姓馬。父諱萬璋。母高氏。師幼而穎異。長喜讀書。經史群籍。靡弗采覽。
二十二歲。因大病。悟幻質無常。發出世志。病已。至房山縣。投三聖庵榮池老宿剃髮。越明年。詣岫雲寺恆實律師圓具。次年聞香界寺隆一法師開演圓覺。師與會焉。晨夕研詰。精求奧義。遂悟圓覺全經大恉。復依增壽寺慧岸法師。聽講相宗。妙得其要。
後歷心華寺遍空法師座下。聽法華楞嚴金剛等經。圓解頓開。于性相二宗。三觀十乘之恉。了無滯礙。乾隆三十三年冬。參廣通粹如純翁。明向上事。師資道合。乃印心焉。是為臨濟三十六世。磐石七世也。
三十八年。粹翁遷萬壽寺。師繼席廣通。率眾參禪。策勵後學。津津不倦。十四年如一日。聲馳南北。宗風大振。每憶永明延壽禪師。乃禪門宗匠。尚歸心淨土。日課十萬彌陀。期生安養。況今末代。尤宜遵承。遂棲心淨土。主張蓮宗。日限尺香晤客。過此惟禮拜持念而已。
五十七年。遷覺生寺。住持八年。百廢盡舉。于淨業堂外。別立三堂。曰涅槃。曰安養。曰學士。俾老病者有所依託。初學者便于誦習。師于禪淨宗旨。皆深造其奧。律己甚嚴。望人甚切。開導說法。如瓶瀉雲興。與眾精修。蓮風大扇。遐邇仰化。道俗歸心。當時法門為第一人。
嘉慶五年。退居紅螺山資福寺。以期終歲。奈因衲子依戀追隨。致難避跡。師為法為人。心終無厭。遂復留眾。俄成叢席。擔柴運水。泥壁補屋。一飲一食。與眾共之。如是者又十年。
十五年二月。詣萬壽寺掃粹祖塔。辭諸山外護。囑曰。幻緣不久。人世非常。虛生可惜。宜各努力念佛。他年淨土好相見也。三月還山。命豫辦荼毘事物。十月十七日。集眾付院務。命弟子松泉領眾主持。誡曰。念佛法門。三根普被。無機不收。吾數年來。與眾苦心建此道場。本為接待方來。同修淨業。凡吾所立規模。永宜遵守。不得改絃易轍。庶不負老僧與眾一片苦心也。
臨示疾半月前。覺身微病。命大眾助稱佛號。見虛空中幢幡無數。自西而來。乃告眾曰。淨土相現。吾將西歸矣。眾以住世相勸。師曰。百年如寄。終有所歸。吾得臻聖境。汝等當為師幸。何苦留耶。
十二月十六日。命監院師貫一。設涅槃齋。十七日申刻。告眾曰。吾昨已見文殊觀音勢至三大士。今復蒙佛親垂接引。吾今去矣。眾稱佛號愈勵。師面西端坐合掌曰。稱一聲洪名。見一聲相好。遂手結彌陀印。安詳而逝。眾聞異香浮空。
供奉七日。面貌如生。慈和豐滿。髮白變黑。光潤異常。二七入龕。三七荼毘。獲舍利百餘粒。門弟子遵遺命。請靈骨葬于普同塔內。
師生于乾隆六年十月十四日未時。終于嘉慶十五年十二月十七日申時。世壽七十。僧臘四十九。法臘四十有三。所著有示禪教律念佛伽陀行于世。
嘉慶十七年壬申九月既望。有師之弟子惺聰者。持師之行實。請敘于余。余與師相契有年。素蒙開誨。啟迪良多。師真過量人也。
六根通利。解悟超常。既具辯才。兼持苦行。始終如一。余所目睹。故此錄不容一字假飾。愧余不文。特質言之。以傳信云爾。
~ 拈花寺慕蓮杜多體寬申敬敘

相關:
. 念佛的十種功德利益
. 二河白道 — 善導大師對往生人之喻示
. 往生品位: 九品蓮花圖說

.《淨土或問》 — 蕅益大師
.《示念佛法門》 — 蕅益大師
.《念佛三昧寶王論》 — 飛錫法師
.《寶王三昧念佛直指》 — 妙叶禪師
.《普勸念佛文》及其釋義 — 蓮池大師
.《七筆勾》 — 蓮池大師

>> 回主頁: 淨土法門經論必讀

--

--

一念相應一念佛
一念相應一念佛

Written by 一念相應一念佛

當令是法久住不滅。只有淨土念佛法門,是乘佛願力之法。就是這一生能夠了脫生死,能夠出離三界六道輪迴。一心堅信阿彌陀佛,一心專念彌陀名號,行住坐臥,念念不捨,如此念佛,定能往生至西方極樂淨土。

No responses yet